全面落實“1+233”工作體系
水母網9月3日訊(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)全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暨作風建設推進會議召開后,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,傳達會議精神,要求全局上下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。
“市住建局堅定落實實干興業、攻堅克難、為民服務三大理念,深入開展紀律作風、執行能力、住建鐵軍建設三大行動,以時不我待、干則必成、干則一流的工作姿態,在新一輪城市建設大潮中奉獻住建力量。下一步,全市城建重點項目逐一掛圖‘上墻’,全部簽署責任狀、承諾書,任務細化到月到周,責任落實到崗到人。”市住建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楊波表示,住建局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,將以全面貫徹落實“1+233”工作體系為統領,聚焦中心城區“12335”建設任務,圍繞城市更新、新城建、綠色建造、智慧住建、芝罘仙境、步道環線建設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、清潔取暖等工作集中用力,推動全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實現新跨越,取得新成就。
力爭城市更新試點破解歷史遺留痛點
二季度以來,我市全力爭取城市更新全國試點,中心區“破舊立新”迎來契機。“按照‘芝罘區綜合推進、先行先試、全面突破,其他區市單元支撐、專項推進、有序更新’的工作思路,堅持“保留、改造、拆除、提升”并舉,分類推進中心城區綜合有機更新。目前,芝罘區已率先啟動城市更新重點片區規劃論證,科學劃定更新實施單元,全面展開項目試點,形成率先起勢工作局面。其他各區市結合地域特點,分別確定1-2個更新單元,跟進啟動一批試點項目,形成梯次推進、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。”楊波介紹說。
堅決打贏城市品質提升攻堅戰
與重點項目落地遙相呼應的,是老舊小區改造的全面鋪開,今年,全市計劃改造137個老舊小區,涉及2800余棟樓、9.5余萬戶居民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改造小區21個,剩余116個正在加快推進,力爭11月底前全部完工。改造過程堅持速度與質量齊驅,改造與提升并進,將改造工程劃分為11項“基礎項”、13項“完善項”和8項“提升項”,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,充分發揮政策引領、專班統籌、考核督導作用,為老舊小區深層次“美顏”。
“小區路面寬了,下雨天不積水了,污水井不往外冒泡了。”望著已粉刷一新的自家單元,塔山小區居民齊大娘喜悅地告訴記者。自今年3月進場施工至今,往日雨污水管網老化嚴重,停車位嚴重不足,私搭亂建、毀綠種菜的老小區,早已告別“蓬頭垢面”,煥發出久違的“高顏值”。改造開始前,芝罘區相關部門先后開展3輪走訪調研,經過首輪逐一入戶走訪,在小區醒目位置張貼改造方案,通過居民代表大會“查漏補缺”。改造過程中,小到防盜門、樓道燈、弱電箱的布局陳設,改造專班和單元樓長、居民都會一道現場商定,最大限度確保改造事項、改造效果居民“說了算”。
圍繞推進爛尾工程、問題樓盤、回遷安置房、疏堵保暢等歷史遺留問題,市住建部門迎難而上,全力解決群眾最關切的煩心事、憂心事、操心事。目前,納入市級專項整治工作臺賬的爛尾工程正加快推進,計劃到2022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。納入重點整治的問題樓盤大部分已進入銷號階段。納入市級未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推進工作臺賬的安置項目,已取得實質性進展,計劃2024年底前全部回遷安置到位。
開拓城市空間 延展城市內涵
7月31日,我市獲批全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,圍繞提升城市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,我市住建部門持續豐富現代城市新內涵,打造城市發展新空間,構建城市管理新模式,不斷營造市民生活新環境。
8月20日,芝罘仙境A86院落施工許可證正式獲批,成為省內首例文保建筑修繕工程施工許可手續,該手續的辦結,標志著我市文保建筑修繕工程手續辦理探索出一條新路。作為全市掛圖作戰重點星標項目,芝罘仙境大部分院落修繕屬于文物保護工程,工程建設手續辦理不適用于現行法律法規,國內城市也無可借鑒經驗。面對現實困難,我市有關單位創新各環節審批辦法,出具函件作為辦理朝陽街、所城里歷史街區房屋修繕項目施工許可的依據,對部分手續容缺辦理,即時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工作。
截至目前,芝罘仙境項目已完成朝陽所城205個院落征遷、110個院落修繕,力爭10月份完成崆峒島征遷,年底前完成朝陽所城170棟院落修繕施工、崆峒勝境項目樣板段概念方案設計,2022年5月,將正式啟動崆峒勝境項目建設。
老城區迎來蝶變與重生,市民日常出行、休閑也將迎來愈來愈多的便利:按計劃,我市將分三年打通40余條丁字路、斷頭路,2021年內計劃完工14條,截至目前,已完成鳳凰北路、金橋路、橫三路等5條道路建設,并全線通車。步道環線建設按照“總體規劃、示范先行、分期推進”的工作思路,統籌考慮受眾居民數量、人文景觀及現有旅游資源集中度三大因素,充分利用煙臺中心城區獨特的山、海、島、城、湖等自然稟賦,以步道環線為脈絡對其進行有機串聯,因山就勢造園塑景,打造具備獨特山體特征和基本游覽需求的開敞空間,實現“山上看海、海上看山”的近觀、遠眺和互動效果。今年底前完成開工前立項、規劃方案編制及報批等各項準備工作,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,盡早建成步道環線起步區并投入使用,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進的健身休閑需求。
謀篇綠色轉型 貫徹雙碳戰略
“家里新裝了燃氣壁掛爐,今年不用買煤儲煤,壁掛爐操作簡單不說,家里比以前干凈多了!”在招遠市張星鎮地北頭王家村村民趙金芹家里,熱風機、暖氣片等設備都已安裝到位,戶外管網正在緊張施工,這個冬天,一家三代將迎來一個更干凈、更省錢的“暖冬”。像趙金芹一樣,今年,全市將有20萬戶農村群眾告別燃煤和柴火,用上干凈清潔的天然氣和電取暖,按規定,列入政府改造計劃的每戶可獲得4000元資金補貼。截至9月1日,全市清潔取暖改造已開工15.1萬戶,開工率達75.6%。
圍繞“綠色轉型”謀篇布局,我市住建部門深入貫徹雙碳戰略,示范帶動城市建設低碳發展。上半年,我市以全國40個申報城市答辯第一名的成績,成功入圍國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,中央財政資金每年補助3個億,連補3年,共9億資金,用于電代煤、氣代煤和建筑節能改造。目前,已制定出臺煙臺市清潔取暖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,從方案制定、設備采購、施工過程、運營維護等每個環節全面系統地細化標準和要求,確保9月底前完成年度項目實施,10月底前完成調試驗收,11月15日前開始供暖。
在中心城區,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攻堅戰,也已全面打響。今年3月,煙臺在全省率先啟動智慧工地建設,8月10日,省住建廳印發文件,在全省推廣我市經驗做法,9月份,全省將在我市召開現場觀摩會議,將從本質上進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標準化、信息化、規范化水平;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,市住建局牽頭研究制定了《煙臺市建筑業現代化發展實施意見》,全面啟動綠色建造產業鏈條建鏈、補鏈、強鏈建設,圍繞現有產業鏈缺失環節,找準高附加值環節著力開展招引工作,規劃在蓬萊、牟平、福山等地建設綠色建造產業園和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,在中心城區打造全市建筑業總部基地,形成產業聚集和示范引領效應,貫通綠色建筑上下游、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,推動全市綠色建造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加快啟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產企業招引工作,確保年內市六區開工建設3處產業基地,其余區市至少各開工建設1處產業基地。